当前位置: 首页 > 专题专栏 > 先进典型 > 先进典型
【定点帮扶典型案例】王建龙 谁说从机关到农村就“水土不服”?
信息来源:河南日报农村版 发布日期:2023-07-26 浏览量:0

    王建龙在蔬菜大棚里查看西红柿长势 卢晋荥 摄



    王建龙争取资金,为蒿坪村建起54座蔬菜大棚 卢晋荥 摄



【人物档案

王建龙,男,汉族,硕士学历。2015年参加工作,2021年5月任国务院研究室驻淅川县金河镇蒿坪村第一书记。

驻村以来,他真抓实干,攻坚克难,全力落实定点帮扶重要政治任务,带领全村群众精准谋划、科学布局,发展富民产业,建设和美乡村,走出了一条独具蒿坪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。他本人被评为河南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。

2021年5月,收到上级部门通知后,一直在中央国家机关工作的我购买了飞机票,跨越千里,从北京市飞往河南省南阳市,开始正式挂职淅川县金河镇蒿坪村第一书记。换乘的汽车越过一座座山丘,望着车窗外陌生的土地,我思考着:驻村工作是深入认识中国农村、了解基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重要途径,无数驻村干部舍小家为大家,把心血和汗水洒遍千家万户,在默默无闻的驻村工作中书写着乡村振兴的伟大篇章。

从中央国家机关到基层一线,从四通八达的大城市到山路蜿蜒的乡村,语言不通、村情不熟,还有时刻牵挂的爱人和家里两个年幼的孩子……虽然我做了心理准备,但现实的问题依旧困扰着我。

走在田间地头,村民放下锄头,见我白白净净、戴着眼镜、文绉绉的,还说着普通话,以为我是上级派来暗访的,不太愿意跟我说话。来到村口,看到几个村民蹲在家门口吃饭,村干部介绍说:“这是从北京来的第一书记王书记,准备带着咱搞建设谋发展,帮助咱解决困难哩。”一个村民端起碗扭头就往屋里走,边走边嘟囔着:“北京来的第一书记?修路不沾,来做啥?来镀金的吧!我看他肯定‘水土不服’!”我一下子涨红了脸……

抚摸着任命文件,想到了党组织的嘱托、家人的期许。是的,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字典里没有“放弃”二字,这点困难算得了什么?

为了尽快进入角色,我脱下皮鞋、白衬衫,换上运动鞋、休闲装,收起普通话,学说淅川话,本着“问破嘴皮、磨破脚皮”的决心,每天早起,逐户走访了解情况。

俗话说,“路路通,百业兴”。根据不久前村民的反映,我发现目前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修路。因为缺乏维修资金,村子里的一些路段常年被风雨侵蚀、车辆碾压,变得坑洼不平,路况较差,一到阴雨天就变成了“泥水路”,严重影响了群众日常生活和学生安全出行。我跑遍县交通运输局、乡村振兴局等相关部门,逐一登门造访分管领导和负责同志,向他们说明情况,寻求支持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一个月下来,经过多方协调,仅用了不到两周时间就修通了村民反映最强烈的6条水泥路。

走在新修的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上,附近村民都亲切地把我往家里拉:“王书记,快来我们屋吃饭,今天给你包饺子。”那一刻,我觉得前期付出的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。

乡村振兴,产业发展是关键。在一次走访闲谈中,村民魏德俊告诉我,平时利用两亩自家农田种菜,吃不完的菜还可以运到镇里卖掉挣钱。我顿时受了启发,蒿坪河穿村而过,河道两岸农田土质较好,灌溉便利,沿岸村民自发种植蔬菜多年,利用这些条件,是不是可以在蔬菜种植方面做文章?经过反复考察论证,多次找相关部门沟通,我成功争取到了200万元的产业发展资金,为村里建了54个标准化蔬菜大棚,按照“公司+合作社+农户”的模式经营,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近10万元,带动相关农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。

看着一张张热情洋溢的面孔,一排排干净整齐的蔬菜大棚,我擦了擦脸上的灰尘,开心地笑了。“有人说大城市来的机关干部不接地气,但蒿坪村百姓可不这么看!我们很感谢王书记!这么多年了,我们守着好资源却不懂怎么开发利用搞经济,要不是他思路开阔,点子多人脉广,蒿坪村哪有现在这个好产业!”村党支部书记杨豪津津乐道地说。

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。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始终镌刻在我的心里,乡村振兴道阻且长,我要用实际行动交出一份对得起组织、对得起人民、对得起历史的乡村振兴“答卷”。(本报记者 曹国宏 通讯员 卢晋荥 整理)

网站地图

网站标识码:4113000056 主办单位:南阳市乡村振兴局 版权所有:南阳市乡村振兴局

豫公网安备 41130202000018号 地址:河南省南阳市范蠡东路1666号市民服务中心中区 邮政编码:473000 联系方式:0377-61567329

备案序号:豫ICP备0501795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