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县区动态
西峡县:“千万工程”绘就乡村振兴“新画卷”
信息来源: 发布日期:2024-03-27 浏览量:0

2023年9月30日,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播出《山水间的家》(西峡白庙篇),全景式展示西峡县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壮美新画卷。2024年2月21日,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文国际频道《记住乡愁》栏目播出《丁河镇——伏牛山中有瑰宝》,展现西峡县丁河镇打造“菌、果、药”循环的生态产业链,推动经济发展的生动实践。

作为一个“八山一水一分田”的山区县,为何能得到央视青睐,频频出镜?这与西峡县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有着密切的联系。

因地制宜 勾勒乡村“诗意画卷”

“有一个美丽的传说,精美的石头会唱歌……”走进西峡县回车镇陡沟村刘庄组,绘在石头上的松鼠、孔雀、熊猫栩栩如生,原来在村里最不起眼的石头,经过布局排列、精心设计,变成了村里最美的风景。

回车镇陡沟村临近鹳河,有着丰富的石头资源,两年前,村“两委”决定立足这一优势,在刘庄组打造石头特色村。群众纷纷参与其中,铺设石头路,打造微景点,建起小游园,用鹅卵石扮靓乡村新生活,“石韵”刘庄闻名遐迩。该村还按照“公司+合作社+农户”的模式,在刘庄组建成奇石展厅1处,与西峡奇石协会、淅川石材加工厂合作,推销石桌、石凳以及当地群众收集的各类奇石,由石头业主、村集体和代卖群众按照7∶2∶1的比例分成,真正实现了点石成金。

陡沟村的变化只是西峡县注重规划先行、因地制宜的一个缩影。西峡县聚焦历史记忆、文化脉络、地域风貌、产业特色,在通盘考虑土地利用、产业发展、人居环境整治、生态保护修复等因素的基础上,制定《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》,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五年规划,按照“多规合一”要求,坚持“一村一策”“一村一景”,推动120多个行政村根据村庄类别、功能定位、发展方向优化产业布局、基础设施建设,因地制宜推进乡村产业,变“千村一面”为“一村一景”。

春意融融,西峡县丁河镇金来菌业公司的生产车间里,堆满了木屑、麸皮等香菇菌棒的生产原料,铲车忙碌地往搅拌机里送料,一台台装袋机飞速运转,十多名工人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装袋和封装作业,一袋袋菌棒堆放得整整齐齐,到处一派火热的生产场面。

规划建设香菇、猕猴桃、中药材三个百公里长廊,是西峡县因地制宜,引领乡村振兴的生动体现。西峡县按照“稳菌、固果、壮药”发展思路,以绿色化、产业化、品牌化为方向,构建现代化大产业。持续培育沿鹳河百公里香菇长廊、沿312国道百公里猕猴桃长廊、沿208国道百公里山茱萸长廊和旅游画廊。全县香菇稳定在3亿袋左右,成为全国最大香菇出口基地县;建成早中晚不同时期成熟、红黄绿品种搭配的猕猴桃产业格局,规模和效益均居全国县级前列,西峡猕猴桃入选2023年全国100个“土特产”推介名录;中药材主打品种山茱萸22万亩,年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,建成全国最大山茱萸生产基地县。“菌果药”三大特色产业覆盖全县7万户近30万人,年综合效益300亿元。建成猕猴桃、食用菌、中药材等专业村260多个,专业合作社、家庭农场1500多家,形成7个专业市场,5个乡镇创成“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”。

西峡县以特色农业为依托,坚持做大产业融合文章。建成乡村振兴产业园16个,大力发展农业观光、农游采摘、民俗体验等新业态,打造木寨猕猴桃小镇等乡村旅游示范村21个,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个,创成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、A级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4个。一大批山区农民吃上“旅游饭”。西峡县被评为河南省乡村旅游示范县,跻身“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”行列,2023年,全年累计接待游客1061万人次,综合效益58.9亿元。

生态保护 打造乡村“诗意环境”

初春的清晨,薄雾笼罩下的桑坪镇石灰岭村炊烟袅袅,房前的小公园里水声潺潺,村民在这里散步、晨练,一幅祥和安宁的画面。

石灰岭村是西峡县桑坪镇的一个村庄,因盛产石灰而得名。曾经,村里乌烟瘴气,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石灰味,运输车辆来回穿梭,村内道路不堪重负,破损严重。如今,石灰岭早已不生产石灰,取而代之的是道路宽敞整洁,住房干净漂亮,游园鲜花盛开,村子绿树掩映,再也找不到当年的影子。

石灰岭村的蝶变得益于西峡县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持续推进。近年来,西峡县扎实推进乡村建设,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。分别成立人居环境整治、农村厕所革命、“千村万塘”整治等工作领导小组,由县委、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,成立工作专班,从相关部门抽调人员集中办公,层层落实责任。完善充实乡村建设管理机构和人员,加强乡村保洁员队伍建设,探索整合乡村绿化管护、道路养护、河道管护、坑塘管护、环保监督等职责,实行“多员合一”。

推动“垃圾革命”,实行“特许经营+政府购买服务”的保洁模式,先后投资建成首创垃圾焚烧发电项目、宝能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、垃圾分拣处理中心。以县、乡、村、组四级网格为构架,健全“户分类—户投放—保洁员再分拣—村收集—乡镇转运—县处理”垃圾收运处置一体化机制,实现环卫设施标准化、垃圾收处市场化、垃圾运输减量化、垃圾处理资源化。同时,加快推进“厕所革命”,探索双瓮、三瓮、三格化粪池等六种形式,改造户厕5.8万户,改厕率99.1%。加强乡村风貌引导,把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与文明村镇、森林城市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等创建结合起来,成功创建全国美丽宜居村庄东坪村、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简村、全国特色小镇太平镇、全国美丽宜居示范镇二郎坪镇等一批示范村镇。

民生保障 缔造乡村“诗意生活”

“以前道路坑坑洼洼,晴天一身灰,雨天两脚泥,出门很不方便。如今道路修得平整开阔,铺上了沥青,家门口还有小广场、小游园,这好日子越过越舒心、越滋润!”看着眼前宽敞的道路,西峡县石界河镇冬青树村村民宋根仓赞不绝口。

乡村振兴,交通先行。农村公路,是关乎百姓幸福生活的“大民生”。西峡县坚持把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作为繁荣县域经济、推动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来抓,让高质量发展的“四好农村路”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。2019年以来,西峡累计规划建设农村公路780公里,工程质量合格率100%,农村公路列养率100%,建成特色产业路12条180公里、特色旅游路6条120公里,80%的乡镇实现15分钟上高速,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格局已成为西峡特色农业发展的有力支撑。

西峡县聚焦基础设施建设,加快补齐公共服务短板,通过建设106个微动力循环、74座生态湿地等四种模式,推动1.2万户农户直连乡镇污水管网和小型生态湿地。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15个,铺设污水管网198公里。开展“千村万塘”整治和“四水同治”。构建起“来水能引、降水能蓄、旱涝能调”的农村水网格局,将坑塘堰坝整治纳入菌、药、果三大特色产业发展,保障产业用水,实现水清岸绿、林果飘香的良好效果,走出一条“小坑塘服务大产业,小生态助推大发展”的山区特色之路。现已整治坑塘500余座。同时推动水、电、路、通信等基础设施统筹建设,物流、快递、电商延伸至全县所有行政村。在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上,16个乡镇卫生院建成“中医馆”并投入使用,其中5家乡镇卫生院被评为省级“示范中医馆”。80%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药饮片或理疗等中医特色服务。丁河镇和米坪镇卫生院成功开展脑卒中、心肌梗死溶栓技术,实现了基层医疗机构重症救治能力的突破。

党建引领 构筑乡村“诗意未来”

绿水青山颂党恩,乡村振兴润民心。走进西峡县五里桥镇稻田村的帐篷部落露营基地,一座座帐篷星罗棋布,青山绿水,鸟语花香,到处充满诗情画意,可垂钓、可野餐、可娱乐、可休养,吸引着县城市民蜂拥而至。

稻田村因生产“九月寒”水稻而得名,20多年前就享誉周边。近些年,随着群众外出务工,大面积稻田无人耕种,稻田村也变得有名无实。村党支部书记陈万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,在他的建议和主导下,稻田村成立了稻源实业有限公司,采取“支部+公司+合作社+农户”的模式,从群众手中流转100多亩田地,交由懂技术、有经验、会管理的种植大户打理,扛起了重振稻田雄风的大旗。

同时,稻田村还结合山多地少的实际,反复讨论研判后,开发建设了帐篷部落露营基地,不仅增加了村集体收入,而且成了网红“打卡地”,为该村经济发展注入了一针“强心剂”。

“群众富不富,关键看支部;支部强不强,关键看‘头羊’。作为村党支部书记,我很清楚自己肩上的担子,每天满脑子都是发展,每次开支部大会,我们都会讨论村里的发展出路。”稻田村党支部书记陈万伟说。

西峡县聚焦“谋”字抓规划、“美”字建乡村、“和”字强治理、“保”字破难题,创新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坚持把“五星”支部创建作为乡村振兴的总抓手和动力源,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、群众的主体作用,凝心聚力建设和美乡村。一方面,深化村支部书记职业化管理,开展“村支部书记大比武”活动,将创星成效与村“两委”干部评先评优、绩效奖惩挂钩,全面激发基层党组织创建内生动力。2023年创建“五星”支部9个,“四星”支部46个,“三星”支部109个,“三星”以上占比达55%,全县呈现出“繁星满天”的蓬勃创建局面。

另一方面,探索建立“警司访+”矛盾纠纷协调化解机制,整合综治、警务、司法等多种功能,推进社会综合治理,合力建设平安乡村。同时抓实党建引领全科网格化治理。建立镇、村、组三级网格管理体系,整合全县“五大员”,全力做好护林防火、秸秆禁烧、村庄保洁、河道保洁、污染防治等工作,推动农村共治共建共享,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基层治理局面。目前全县划分五级网格17647个,配备专兼职网格员4688名,90%的基层矛盾实现就地化解。

“下一步,我们将持续深化运用‘千万工程’经验,拿出务实管用的政策举措、顺畅高效的运转机制、持之以恒的创新办法,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‘西峡样板’,争创全国学习运用‘千万工程’经验创新实践示范基地县。”西峡县委书记马俊说。

网站地图

网站标识码:4113000056 主办单位:南阳市乡村振兴局 版权所有:南阳市乡村振兴局

豫公网安备 41130202000018号 地址:河南省南阳市范蠡东路1666号市民服务中心中区 邮政编码:473000 联系方式:0377-61567329

备案序号:豫ICP备05017951号